大家好柳荷投资,我是小步!
《楚河汉界》系列第11集带来啦,更多的视频和图文合集都可以在我的主页找到哦~
随着王翦、王贲、蒙恬等一位位名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曾经辉煌的秦帝国,竟然陷入了一个无人可用的窘境。与此同时,东方的数十万农民军正背负着大泽乡的愤怒,冲破了函谷关,直逼咸阳,形势变得越发紧张。
就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,一位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,他几乎成功地扭转了局势。这个人正是秦帝国最后的名将——章邯。
当陈胜与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后,迅速定都陈县,建立了“张楚”政权。陈胜称王后,立刻集结力量,向西进攻荥阳。要知道,荥阳不仅是中原水系的枢纽,还靠近秦国的大规模粮仓——敖仓。一旦陈胜攻占了荥阳,他就能稳固战略支点,掌控充足的粮草储备,几乎无往不利。
展开剩余77%于是,吴广带领大军围攻荥阳。然而,秦帝国显然早有防备,三川郡守李由带领守军与吴广死死缠斗。由于吴广缺乏足够的军事指挥才能,荥阳久攻不下,陈胜也只能在一旁焦急等待。正当此时,一位能带兵的人——陈县人周文,出现在陈胜的面前。
陈胜当即任命周文为将军,命令他带领部队向西进攻关中。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周文出征时带了多少兵力,但根据当时的情况,估计兵力不多,因为张楚的主力仍然在荥阳。幸运的是,秦军将防线集中在了荥阳,周文得以绕开荥阳战场,直接突破了防守薄弱的函谷关,进入了关中平原。
农民军有一个特点柳荷投资,就是人数迅速膨胀,他们一边打,一边招募新兵。到达“戏”这个地方时,周文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了几十万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“周文行收兵至关,车千乘,卒数十万至戏,军焉。”虽然人数庞大,但其中的精锐如何却难以判断。不过,无论如何,这几十万人的气势绝对让秦二世惊恐万分。
原本秦帝国的统治者秦二世,过得可以说是平静安稳,可没想到几十万农民军突然出现在自家门前,慌乱中完全束手无策。关键时刻,少府章邯向秦二世提出了建议:“敌人已经逼近,人数众多,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从周边县城招募新兵。不如从骊山的刑徒中征兵,发放武器来抵挡敌人。”
秦二世迅速同意了章邯的提议,赦免了骊山的刑徒,让章邯带着他们去迎战周文。
这里有三个关键点值得关注:
首先,章邯的职位是少府。少府这个职位是秦汉时期的一个重要职务,相当于皇室的大管家,负责处理皇室的税务、财务和各种支出。虽然职位高,但与军事并没有直接关系。章邯此时带兵出征,实际上是从文官转为武将,临危受命,承担起了救国的重任。
其次,章邯并非单枪匹马出征。他的兵力来源于骊山的刑徒。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这些刑徒的具体数量,但根据后来的记载,秦始皇时期,阿房宫和骊山的刑徒总数曾高达七十多万。尽管到秦二世时,人数可能有所减少,但章邯大致能够从中调动出十几万人的兵力。
最后,章邯如何能迅速集结如此庞大的兵力?其中的关键就在于,骊山虽是刑徒的所在地,但也有一些士卒驻扎在这里。这些士卒经过正规的训练,有着完善的指挥体系,章邯将这些士卒作为“骨干”,迅速把他们的命令传达给周围的刑徒,并且整合了他们的力量。这种组织能力和执行力,令章邯能够在短短时间内拉起一支庞大的军队。
当周文带着农民军杀到咸阳时,他显然没有想到秦军已经集结了如此庞大的力量。原本气势汹汹的农民军一头撞上了坚固的秦军防线。史书对这场战斗的描述非常简洁:“大败之,周文走。”毫无悬念,周文的部队被彻底击溃,他自己也仓皇逃跑。
周文的败退,实际上是因为他在之前的扩军过程中,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训练和整备,士兵的战斗力并不稳定。与之对比,章邯虽然是临时组建的军队,但士卒的素质和士气更为高效,打起仗来也更具纪律性。
败北后的周文逃往曹阳——今天的河南陕州一带,远离了函谷关。之后,双方停战了两个月之久。章邯则迅速稳住了自己的兵力,不急于行动,而是通过补充关中各县的兵力,增强部队的实力,并进行整训和补给。这样,章邯能够以更加稳固的状态迎接接下来的战斗。
相较于章邯的稳扎稳打,周文却未能及时补充兵力,也没有趁机发动反击。周文可能有两个原因未能迅速行动:一是刚刚遭遇惨败,面子上过不去,难以再进攻;二是他可能在等待陈胜的支援,但陈胜此时根本无法提供援助,最终只能陷入困境。
最终,周文未等来支援,等来的却是章邯的全面反击。章邯紧追不舍,在渑池地区将周文彻底击败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“复走渑池,十馀日,章邯击,大破之。周文自刎,军遂不战。”
至此,周文彻底败北,关中的威胁也被消除了。接下来,章邯将目光投向了荥阳这座关东最重要的城池……
敬请期待下集!
我是小步,大名“历史步行街”。
楚河汉界系列第11集柳荷投资,如果你喜欢,别忘了转发、评论、点赞哦~
发布于:天津市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